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0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78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462篇
地质学   2456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攀天阁火山弧是江达―维西陆缘火山弧的二级构造单元,近年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发现铁铜铅锌金银等多个矿点,并初步认为攀天阁火山弧的成矿环境与多岛弧盆及次一级多个封闭或半封闭,并属于弧间盆地的弧内坳陷洼地的古地理构造有关。且弧内可能存在一个局部拉张环境下形成的小海盆,海盆于晚三叠世晚期关闭,结束了攀天阁火山弧的弧盆成矿演化阶段。剐抓瓜断裂可能是小海盆关闭的产物。燕山-喜马拉雅期大规模、大范围的构造叠加,使该区又进入陆内构造转换成矿演化阶段,多岛弧盆的古地理格局与大范围、多期次的成矿构造事件叠加,使弧内沿剐抓瓜断裂一带成为主要的矿集区,并且区域物化探综合异常与矿集区矿点叠合较好,关联性强。综合认识这些特点对攀天阁火山弧的弧内找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对小秦岭地区熊耳群地层的分布作了概述。在熊耳群地层分布区划出了坝源—洛源(A区)、三岔—石门(B区)和西峪河—梧桐河(C区)三个火山岩型铁矿资源潜力区。阐述了各潜力区的铁矿成矿条件,对潜在资源量作了测算。预测全区300 m以上铁矿潜在资源量为≥9.4亿吨,钛铁矿≥300万吨。  相似文献   
103.
大兴安岭嫩北农场一带出露一套以中酸性火山熔岩为主的晚古生代地层.前人对这套地层划分、时代归属存有很大分歧.原因是:一方面区域上火山岩出露厚度大、露头不连续、区域植被茂盛,顶底多为断层接触或被第四系所覆盖;另一方面由于存在于火山岩地层中的化石较少或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本文在新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地层岩石组合对比及锆石U-Pb年代学资料,将这套晚古生代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为大石寨组.  相似文献   
104.
济阳坳陷中生界分布广泛,具有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并取得了一定的勘探发现,但其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包括地层划分、沉积体系、储层特征、控藏因素等。特别是地层时代、分层与分界等基本的地质问题尚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认识。根据区内14口井的10个火山岩全岩样品和79个小于2μm的泥岩自生伊利石样品,开展K-Ar法同位素年代地层学测定,分别确定了中生界的坊子组、蒙阴组、三台组和西洼组的绝对年龄值,将坊子组划归下侏罗统,蒙阴组为中侏罗统,缺失上侏罗统,并明确了各组的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105.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扬子西缘小相岭地区苏雄组火山岩由巨厚的酸性-中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和少量基性熔岩组成,在小相岭山脊两侧首次厘定4处古火山机构。其中,阳糯雪山古火山机构最壮观,是由火山颈相、溢流相、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构成的完整古火山机构。通过系统的地质剖面研究,发现该古火山机构存在2次喷发亚旋回和15个火山韵律,2次喷发亚旋回之间出现了1次明显的火山间歇期。小相岭地区古火山机构的发现,进一步厘定了苏雄组火山岩的喷发方式和构建特征,对进一步研究苏雄组酸性火山碎屑岩的起源及新元古代陆内裂谷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海南琼北活火山作为华南沿海重要的第四纪火山, 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对该火山的形成演化已开展了大量深部地质结构的研究, 但对其表层地质结构特征仍然缺乏详细了解。水平-垂直频谱比法(简称H/V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浅表层地质结构的研究, 本文基于35个便携式微功耗地震仪组成的流动台阵观测数据, 采用经典全波场H/V(full)和瑞利波椭圆率H/V(Ray)分析方法, 获得了琼北火山区H/V曲线峰值频率(F0)和放大倍数(A0)的空间变化特征。琼北火山区H/V曲线峰值频率变化强烈, 以长流-仙沟断裂为界, 断裂西南侧很难从H/V曲线中获取清晰的F0A0, 而断裂东北侧则存在明显的F0A0。结合已有地质资料, 本文认为长流-仙沟断裂西南侧处于凹陷区, 其浅表层火山岩未发生明显的风化作用, 而东北侧位于隆起区域, 地表火山岩受到了比较严重的风化作用。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H/V方法可反映表层火山岩的风化状态, 火山岩出露场地H/V曲线的峰值频率和放大倍数随风化作用程度的增强而表现得更加明显。本研究为琼北火山区浅表火山岩风化状态和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07.
云南省景谷岔河地区火山岩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岔河地区火山岩属三江构造带澜沧江构造岩浆带的南段.晚二叠世在岔河一带喷发了一套安山岩-流纹岩与粗面岩组合的杂色火山岩系.熔岩普遍为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和角闪石.以钙碱性和碱性岩为主,其次是拉斑玄武岩系.据CIPW计算,除碱性岩系外,均含标准石英分子.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无Eu异常的富轻稀土右倾型.微量元素分配形式为亏损P、Ti元素的锯齿状.w(Zr)/w(Y)值大于3.5,w(Ti)/w(Y)值小于500,W(TiO2)平均为0.82%.岩浆来源深度为138 km.表明岔河地区火山岩属大陆边缘弧构造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8.
About forty productive oil/gas fields hosted in volcanic reservoirs have been found since 1957 in fourteen basins of China. They can be simply sub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ast and the west. Reservoir volcanic rocks of the east group are predominantly composed of Lat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rhyolite and Tertiary basalt, preferred being considered as rift type volcanics developed in the circum-Pacific tectonic regime. Those of the west are Permo-Carboniferous intermediate/basic volcanic rocks, being island-arc type ones developed in paleo-Asian Ocean tectonic regime.  相似文献   
109.
琉球群岛以东海区沉积物重矿物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琉球群岛东部海区沉积物中富含大量火山碎屑矿物、岛屿岩石遭受风化蚀变形成的普通角闪石以及水生的铁锰微结核,其重矿物种类、特征、组合分区等与火山作用、沉积环境、地形、物质来源等内外生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本区重矿物的种类、特征及组合分区的研究,初步判断位于研究区北部、菲律宾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而导致的正在活动的的琉球岛弧区为火山碎屑的主要源区,重矿物成分主要为水携成因来源,受同期火山作用控制;少量紫苏辉石来自先期形成的海岭或海底高原(如冲大东海岭、奄美海岭及九州海岭等)上的火山岩系,是经过剥蚀、搬运再沉积的产物;琉球群岛、九州等火山活动产物受海底高地等阻隔而在本区表现为向南或东南影响力逐渐减小;本区地质历史上的及正在进行的岩浆活动主要以基性及中性岩浆为主。此外,流经本区的黑潮对自生铁锰微结核的富集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0.
We use 130 years data for studying correlative effects due to solar cycle and activity phenomena on the occurrence of rainfall over India. For the period of different solar cycles, we comput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nd significance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 the seasonal months of Jan–Feb (JF), Mar–May (MAM), June–Sept (JJAS) and Oct–Dec (OND) and,annual mean data. We find that: (i) with a moderate-to-high significance, Indian rainfall is correlated with the sunspot activity and, (ii) there is an overall trend that during the period of low sunspot activity, occurrence of rainfall is high compared to the period of high sunspot activity. We speculate in this study a possible phys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the rainfall and the sunspot activities and, the flux of galactic cosmic rays. Some of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occurrences of the sunspot and rainfall activities obtained for different solar cycle periods are interpreted as effects of aerosols on the rain forming clouds due to either intermittent volcanic eruptions or due to intrusion of interstellar dust particles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